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文化服务
站内搜索:
首页 > 文化服务 > 文化馆
宿州市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公共文化处     点击量:      字体:T T T

埇桥区文化馆

宿州市埇桥区文化馆它的历史沿革是在原宿县文化馆1953年基础上设立。它的地址原设在宿县政府所在地符离镇;后迁往原宿城市所在地(当今埇桥区),更名为宿县地区中心文化馆。1961年又更名为宿县文化馆。1993年由宿县文化馆和县级市宿州市文化馆(1981年成立)合并为宿州市埇桥区文化馆。

评估情况因场地面积不达标,省厅未给予评估。

在册职工32人,其中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7人。埇桥区文化馆位于宿州市市中心,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占地1008平方米,拥有5630平方米住宅楼一栋,西区为办公楼所在地,拥有704平方米的办公室及排练厅。

埇桥区文化馆部门设置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群众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创作室、群众文化辅导室五部门,领导设置1正2副,在职职工年龄45岁以下1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5人。

文化活动情况: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4次,群众参与人数8千人以上,埇桥区文化馆文化活动品牌6个,即:音乐、舞蹈、锣鼓、合唱、曲艺、书法。(2000年创立“夕阳红艺术团”数次参与国内外赛事,获取殊荣;2003年创立“群星合唱团”数次参加省市比赛,获取珠荣;2007年创立环宇社区锣鼓队,数次参与省市活动,获取珠荣;2008年创立“希望书画协会”,数次参与埇桥区《中国书法之乡》活动;2008年创立“希望摄影协会”数次参与市区摄影展,会员在摄影杂志上多次发表作品;2010年创立“尤彩霞剪纸艺术公司”提倡走文化产业道路,剪纸作品许多幅销售外地;2011年创立“曲艺协会”并在2012年组队参加了全省第六届曲艺节比赛获取殊荣)。

 埇桥区文化馆地址:宿州市胜利中路(原东方红电影院三楼)

邮编:234000

电话:3036000

邮箱地址:www.940716768@qq.com
 

灵璧县文化馆

一、概况

1953年宿县专属文教处贯彻皖北区文化馆长会议及中央文化部发出的“关于整顿和加强文化馆站工作指示”决定把宿县专区固镇人民文化馆由甲等调整为丁等馆。固镇县文化馆的人员除留少数外,多数被调往灵璧县人民文化馆工作。1954年调整后的灵璧县人民文化馆该名为灵璧县文化馆,等级由丙等馆六人,改为乙等馆九人,白志功同志任馆长,主持全面工作,下设宣传、文艺两股,1954年至1958年馆内先后由孙继踪、曹学任任行政馆长、原馆址和县政府隔街相望,1978年至1981年间范井焕任馆长、冯凌远任副馆长。1981年之后白志功再次被任馆长至1991年离休。在1978年原文化馆搬迁至原灵璧县总工会工人俱乐部,原有展览室9间瓦房,两间办公室,三间文物室、四间宿舍、由文化经费兴建了十间平顶门面朝东大厅,南面四间是阅览室、资料室、北面四间是图书室、一间储藏室、一间大过道,正门由郭沫若题写灵璧县文化馆大字,非常醒目。后院是文化经费新建一排十间瓦房。1991年后几年里至今先后就任馆长有:孙淮滨、李俊彩、陆明田、孙家才、韩娟、姚远,钱哨为现任馆长。至1996年间原朝东大门十间平顶房推倒,兴建现在的文化城大楼,一楼、二楼被开发商出售,三楼四楼五楼35间房被文化局分配给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及文化局办公室使用。文化馆现在编人员十一人,两个中级职称,九个初级职称。

二、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群众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文化走向繁荣的今天,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建设好调度的精神文明,党中央对文化发展已提升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免费文化活动,做为文化工作者应响应号召,重视文化活动发展,提高文化活动品味,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搞好文化工作。

近年来,文化馆的工作丰富多彩,如馆办阵地活动,经常性开展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的制作宣传,宣传时政和生活常识,介绍先进人物,推广新技术方法等,利用传统节日及假日,组织群众开展中大型群众性活动;例如:元旦、春节间开展“茶话会”,在此期间由于返乡人员多,利用这个时间开展游艺活动和智力竞赛活动。例如:大型“猜迷会”“三八节”期间开展妇女歌咏比赛。利用活动板宣传保护妇女法律、法规、“五四”期间开展青少年流行歌会比赛活动,“六一”期间开展少儿美术展览及美术书法比赛、舞蹈比赛,“七一”开展中小学学生讲故事,开展主题为爱国爱党活动,“八一”间利用宣传车宣传组织社会演员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十一”期间开展国庆宣传月活动,利用条幅、活动板专刊、诗歌会进行宣传党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在其活动中文化馆全体同志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安排做好组织 工作,精心选好节目,选拔挖掘新秀,做好推荐工作。

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多种培训工作,搞好青少年的免费培训工作,如少年儿童的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培训班,在本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我们从社会上去找优秀的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在培训期满后,举办学生作品回报展,向社会及家长回报成绩

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当今群众性广场舞活动,为自发性活动,为组织和提高广场舞群众舞蹈水平,我馆请高水平舞蹈教师组织广场舞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在今年全地区广场舞比赛中我县广场舞取得优异成绩。文化馆还经常开展对外活动,经常走出去,选拔带领县优秀文艺人员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如2011年带领县少儿10人参加“全国少儿美术大赛”安徽赛区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近期少儿“音乐、戏剧安徽省区赛”实验小学的李梦梦同学被评为优秀节目,安徽电视相约花戏楼少儿组比赛为年度冠军。每一年度的宿州地区群众文化月活动,我们都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取得好成绩而受到嘉奖。拒统计举办各种演出10余场演出人数达百余人次,各种培训班参加人数达400人,举办送戏下乡活动达30次,各种展览10余次参观人数达300人。

举办大型书画展览,我们利用本馆展厅每年内开展多次展览,展览内容有钟馗画展、县美术家协会会员展、个人书画展、摄影展、剪纸展、文学作品展,开展大型笔会活动,有力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引导我县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里自觉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我县建设成文明县城作贡献。
 

泗县文化馆

泗县文化馆创建于1948年4月,位于泗城中城街84号。自2003年被开发,文化馆一直租房办公至2008年。后经政府协调搬到泗县电视台二楼的四间屋内办公。二0一二年八月,经政府领导协调,现搬到泗县清水湾公园办公。现馆内设有:办公室、阅览室、书画研究室、财会信息室、音乐舞蹈研究室、戏曲曲艺研究室、多功能厅等。

泗县文化馆是正股级单位,设置馆长1人,副馆长2人,支部书记1人。现有编制14人,在编人员10人,临时工3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6人。大学学历4人,大专以上学历9人。

泗县文化馆自迁入新馆以后,在积极开展免费开放的同时,努力创建品牌活动。创办《激情演艺广场》演艺活动。每月举办二场。即每月第一个周六和第三个周六晚。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从社会广大群众中选拔出来的各类节目。如:歌曲、舞蹈、器乐、小品、戏曲以及文化馆组织编排的节目。主要特色是群众自娱自乐,参与广泛,喜闻乐见。自2012年三月创办,共举办《激情演艺广场》活动28场,演出各类节目412个,参与演员数1800余人,观众数达20余万人次。

泗县文化馆现地址:泗县阀南西路(清水湾公园)

邮编:234300            电话:13965338777

邮箱:ahsxwhg@163.com
 

砀山县文化馆

砀山县文化馆成立于1949年10月,几经变迁,现有馆舍建筑面积为380㎡,其中1979年建设的曲艺厅140㎡已成危房,办公用房建于1997年,面积为240㎡,评估硬件设施较差,无等级。 

现文化馆编制16个,现有在岗工作人员13个,设置文学创作、美术书法、戏剧曲艺舞蹈、非遗保护、群众文化等部门,领导班子设置:馆长1名,副馆长3名,在职职工年龄45周岁10人,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程度。 

文化馆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余次,群众参与人数近万人。目前,文化馆共开展有7个品牌文化活动。

1、“梨乡组合”砀山唢呐队

砀山人民爱听唢呐,家有婚葬嫁娶必有一班唢呐吹奏,从清朝至今,可谓常胜不衰,据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唢呐已在我县广泛流传。

2010年砀山唢呐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砀山唢呐已成为砀山群众文化的一张名片,砀山县文化馆组建的“梨乡组合”唢呐队,2009年至今先后参加了“CCTV2009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首届中国吹歌节”“根与魂——澳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第一届,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第一届、第二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第二届全国职工文艺汇演”。免费开放以来,利用梨花民俗节免费举办传承人专场演奏会5场。目前正在备战全国总工会举办的民乐大赛、中央电视台11月份主办的“CCTV2012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

2、砀山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砀山县的年画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

2010年砀山年画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从事砀山年画的有十余人,文化馆退休干部范凤玲,孙宗喜、杨勤斌,文化馆在职干部荣菊、李岩,社会美术骨干张庆林、黄兴桥、是砀山年画的领军人物。每年都要搞“砀山年画展”2—3次。展出新创作的作品100余幅。部分作品参加了国家、省市级展览。年出版销售年画(门神)万余张。免费开放以来,组织年画展2次。

3、四平调戏曲

四平调发源于砀山周寨,流行于皖、苏、豫、鲁。它由安徽的砀山、萧县,江苏沛县一带的民间花鼓(亦称砀山花鼓)演变而来,迄今约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地方剧种。

2010年砀山四平调戏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至今砀山县演艺公司演出的四平调戏曲《小包公》《花为媒》等,在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的广大农村演出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免费开放以来,我门召开了传承人座谈会两次,组织排练了传统曲目、宣传民生工程曲目等,先后在砀城区内广场演出5次。在‘宿州市群众文活动月’活动中,四平调清唱《花为媒选段》获得一等奖。

4、砀山县文化馆盘鼓队

文化馆盘鼓队组建于2008年5月。是一支由40个女子组成的队伍,盘鼓直径约42厘米,鼓框腹径55厘米,高度30厘米,重量15公斤,粗大的柳木鼓锤长50厘米,直径3厘米,盘鼓队表演时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宏大,每逢元旦,春节,国庆和文化节,庙会等重要活动,盘鼓队都会应邀举行盘鼓表演和比赛。目前我县每逢开业庆典、开张剪彩、启动仪式、揭幕仪式、开工仪式竣工仪式、奠基仪式、挂牌仪式、揭牌仪式、公关礼仪等重大活动中都邀请文化馆盘鼓队助兴。

5、文化馆舞蹈队

砀山县文化馆舞蹈队成立于2008年,2010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使之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这支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舞蹈队。

先后参加了《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演出,舞蹈队还经常参加市级演出比赛并获奖,如: 广场舞《天天好时光》在“第六届宿州市群众文化活动月”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根据我县原生态唢呐曲牌改编的舞蹈《锯锅》成为了我县的一个名片节目,每逢节日活动和接待外宾都要演出这个节目。为我县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              

6、梨都合唱团

梨都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11月。全体团员来自砀山县的各行各业。团员们怀着热爱声乐、酷爱合唱的共同愿望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义不容辞之责任,以传承中国优秀民歌为责无旁贷之己任;愿以合唱的形式让中国民歌这块艺术瑰宝在新时代里再现异彩。在这个热爱民歌合唱的群体里,对群体的自由认同,对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和交织在团员之间兄弟姐妹般的友谊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力量所在。

7、艺术培训

多年我馆一直各专业人员一直坚持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免费开放以来,共免费举办舞蹈、美术、书法、器乐、年画等各类艺术培训班5期。我们舞厅常年无节假日对外开放,免费为舞蹈、音乐爱好者提供习舞、炼唱的场所,常年免费辅导。

联系人:阚壁    13955713219

联系地址:皖•宿州市•砀山县砀城镇人民西路体育巷12号


萧县文化馆

萧县文化馆始建于1959年,现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馆址坐落在龙城镇淮海路中段,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三级文化馆。馆内设有办公室、群文室、非遗保护室、器乐培训室、舞蹈培训室、多媒体室、书画展览及培训厅、多功能活动厅。现有在职职工22人,其中45岁以下职工16人,大专以上学历19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7人。年开展文化活动达22次,群众参与数达65000人。 

萧县书画简介

萧县书画对中国画•水墨写意情有独钟,重笔墨、重生活、重诗情,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是其特征。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间,萧县书画艺术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老一代艺术家成就辉煌,名震四海,新一代承前启后,创新发展,龙城内外可谓“作者相望,大雅为群,童叟妇孺,乐施丹青”。萧县书画艺术是安徽涌现出来的弘扬文化的典型,其经验正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

萧县坠子简介

坠子是萧县特有的曲艺品种,曲调朴实优美,善于抒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萧县坠子为板腔体,主要有:平板、寒板、慢板、快板、正十字、倒十字、三字锦、正字蹦等。乐器为简板、坠胡。表现形式有:单口、对口、多口和坠子戏 。单口和对口多为演唱长篇大书,如《列国》、《隋唐》;多口主要表现现代生活的中短篇曲目,如:《苦菜花》、《丰收之后》等。传统是说唱清新,编演了许多现代曲目,深入农村演出;演出区域广,除经常在本县城乡演出外,还在长江以北的13个省市演出。

萧县梆子戏简介

萧县梆子戏的唱腔融于河南和山东梆子之间的腔调,属板腔体,曲调丰富,结构严谨,能够细致地表达各种感情,唱腔板式有载版、非板、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二八板又分为二八、慢二八,紧打慢唱,生动地表现人物唱腔。梆子戏在县城各乡镇流行,群众非常喜爱,极大丰富了全县人们的精神生活。

萧县剪纸简介  

萧县是著名的书画艺术之乡,而萧县剪纸,堪称水墨丹青的姐妹艺术,历史悠久,蕴涵丰富,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表达了心中的理想、愿望,又美化了生活、环境,增添了祥和、喜庆、欢乐的气氛,充分体现了剪纸自身价值。剪纸艺术是祖辈们遗存下来的精美而厚重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神奇的工艺创作正吸引着更多人的欣赏目光。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公共文化设施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