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文化服务
站内搜索:
首页 > 文化服务 > 文化馆
马鞍山市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公共文化处     点击量:      字体:T T T

马鞍山市文化馆 

马鞍山市文化馆是全市研究、指导和辅导群众艺术活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先后经历马鞍山矿区政府文化馆——马鞍山市文化馆——马鞍山市群众艺术馆——马鞍山市文化馆4个发展阶段。

1955年8月至1957年3月,为马鞍山矿区政府文化馆发展阶段。馆址位于金字塘畔,有7间平房,面积90平方米,工作人员7名。1958年到1984年3月,为马鞍山市文化馆发展阶段,馆址迁于幸福路100号,由省、市投资3万元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一座,面积36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报刊阅览室、活动室。1984年4月以后,文化馆改称群众艺术馆,馆址迁至花山区解放路6号、建成于1971年的原展览馆旧址。1993年10月,马鞍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马机编字(93)064号文件批复“同意市群众艺术馆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2007年6月,马鞍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马机编字(2007)20号文件批复同意“市群众艺术馆更名为市文化馆,其他维持不变”。

2008年、2011年,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二、机构编制

市文化馆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馆领导设两正(馆长、党支部书记为副处级)两副(副馆长为正科级),内设文艺部、美术摄影部、培训部、社会工作部、非遗办和办公室等机构,编制31人,现有在职职工30人,其中45周岁以下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8人。

三、文化活动情况

㈠每年,市文化馆积极组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周末大舞台”综艺大赛、送文艺下基层活动、“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节假日广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达80余场次,共计五万余名城乡居民参与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㈡市文化馆注重特色,树立品牌将“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周末大舞台”等享誉省内外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1.“江南之花”

“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 1986年创办,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主办,市文化馆承办,迄今已连续举办27届,已成为马鞍山又一张唯美大气的文化名片、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知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一次活动,每年一个主题,每年一种形式,推陈出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军营文化的普遍开展,催生了基层品牌文化活动,特别是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2.“周末大舞台”

“周末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周末大舞台,有你更精彩”。 为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市文化馆秉持创新、创造、创品牌的理念,由市文化委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周末大舞台”综艺大赛,自2010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年,整个活动持续近4个月,市县区联动,数千名群众文艺爱好者踊跃报名,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解放路6号;邮编:243000 ;                  

联系电话:0555-2400218;传真:0555-2472580;

邮箱:maswhg@163.com;网址:www.maswhg.cn
 

含山县文化馆

含山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8月,副科级全民事业单位,位于县城最繁华的环峰北路108号,1997年自筹资金重建,1999年建成面积为1200平方,2007年改建,现全馆面积2500平方,主楼六层,设有多功能演艺厅,器乐培训室,舞蹈培训室,排练室,书画室,音乐室,展览室(乒乓室),非遗展示厅等文化活动厅室, 2011年在文化部第二次文化馆评估中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

内设办公室、文艺股、宣传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现有馆长1名,副馆长1名,主任4名,工作人员13人,有12人为45岁以上,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高级工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

全年开展各类文艺活动30多次,观众近六万人,在文艺演出方面,今年,排练节目参加多场市送文艺下乡演出、参加市“两会”专场演出、市团拜会演出、市“美丽的马鞍山”群文专场、市“第五届田园音乐节”演出、市“双拥”专场文艺演出、市“红歌飞扬”音乐会、市进京演出、市第24届李白诗歌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等,县新春联谊会演出,举办四场“周末大舞台”综艺比赛,组织100多人参加市“周末大舞台”四场总决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承办“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华长歌行.马鞍山篇”演出,举办六一少儿文艺演出5场,广场舞演出等3场,承办“含山陶厂首届大渔滩湿地荷花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自8月22日起,由我馆组织创作排练的“‘放歌大发展、喜迎十八大’暨马鞍山市第27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送文艺下乡”和“含弓戏《留守女人》专场送文艺下乡”同时启动,在每个乡镇演出两场,共演出16场,承办“第27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含山专场文艺演出”等,组织排练器乐、舞蹈、含弓戏参加全省少儿文艺比赛和安徽省小戏折子戏调演等。

全年举办 “含山、和县、当涂三县书画展”、“喜迎十八大全县老年书画展”、“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书画展”等大型展览3次,以及举办“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等图片、摄影展览9次。

全年编辑《含山文艺》四期,既宣传了含山,又为县内外广大业余作者提供了一个创作发表的园地,免费向广大业余作者和单位发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含山文艺》1982年创刊,由含山县文化馆主办,从油印期刊到印刷报纸,至2008年改版为期刊,目前已编辑47期,每期发行6、7百本。

含山县文化馆地址为:含山县城环峰北路108号,邮编238100,电话:0555-4312446,传真:05554312446,邮箱:hsxwhg@126.com
 

和县文化馆

    和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10月,系副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010年被评为三级馆。机构内设办公室、文化艺术股、社会宣传股、书画院、和县非遗保护中心、《和县群文》编辑部及业余少儿艺校等。

机构定编18人,实际在岗16人,45岁以下11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2人。全馆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0人。馆内拥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人,省美协会员2人,省音协会员2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人。

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多次,参与群众1万多人(次)。组织、参与和辅导各类文艺演出10多次,并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坚持常年开办少儿艺校,每年培训舞蹈、美术、器乐等学员300多人(次),馆办刊物《和县群文》每年出刊四期;和州书画院举办各类书画摄影比赛、展览近20场(期)。承担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传承人3名。

地址:和县文昌中路49号

邮编:238200

电话:0555—5312281;传真:0555—5312281

邮箱:hxwhg2011@163.com
 

当涂县文化馆

建立于1951年。1969年曾与电影宣传站等合并为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2年1月恢复。

原馆址位于城关镇(今姑孰镇)东大街72号,初期仅有平房10间。经1955、1975和1982扩建后,扩为有三层楼房两座,占地765.28㎡,建筑895㎡。

世纪交替之际,因旧城改造而于1999年迁出旧址,租房办公。2002年10月迁入新址天井街小区10号楼。2005年为筹资建新馆,迁出腾空天井街小区10号楼。2007年11月迁入振兴中路文化活动中心。现有阶梯式楼和多功能厅各1座,占地5280㎡,建筑2895㎡。2011年参加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县级文化馆。

初由县编委定编16人,至今未改。2007年11月始,内设文艺、文学、“非遗”、美术摄影、“群文”调研、阵地等部和书画院及办公室。领导设为馆长1人,副馆长2人。在职职工13人,其中45岁以下10人,大本4人,大专7人。

常年坚持免费开放,接待群众逾4万人次;组织活动94场次(其中大、中、小型演出活动72场次,大、中型展览活动6次,群文基础知识培训班8场,其他活动8场),吸引观众(参与者)近10万人次。

截止目前,全馆共有活动品牌6个,分别为“当涂县农民灯会进城踩街展演”(创办于2005年,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已办8届)、“当涂县龙舟锦标赛”(创办于2009年,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已办4届)、“当涂民歌大赛”(创办于2006年,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已办3届)、“当涂民歌艺术节”(创办于2011年,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已办1届)、“当涂县‘姑孰情’歌手大赛”(创办于2008年,主办单位:县文化馆,已办3届)、“当涂县戏曲票友大赛”(创办于2011年,主办单位:县文化馆,已办1届)。

地  址:当涂县姑孰镇振兴中路     

邮  编:243100

电  话:0555-2913138(办公室)     

手  机:13705557979(馆长宿南)

传  真:0555-2913865             

邮  箱:1016089104@qq.com
 

花山区文化馆

花山区文化馆成立于1978年,当时和教育局合署办公,名为文教办,1983年独立成为花山区文化站, 1985年6月正式命名为花山区文化馆, 1983年—1995年在花山区沙塘路13号办公,1995年搬迁至花山区大北庄35栋,1996年搬回沙塘路13号,2009年8月搬至花山路市委党校院内,2011年元月搬至花山区竹园路200号。馆舍面积2500平方米。1999年元月1日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变更为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2012年3月变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2年10月,因区划调整,和原金家庄区文化馆合并,馆室面积为3800平方米。

2009年被文化部评估为三级馆

2011年被文化部评估为一级馆

二、机构编制

花山区文化馆属副科级文化事业单位,原领导职数1人,现为2人,馆长、支部书记各1人。区划调整后,编制为13人(暂未核定)。现在职职工9人,45岁以下3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

三、文化活动情况

多年以来,花山区文化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文体局的指导下,以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服务辖区人民群众为己任。围绕繁荣城乡文化,丰富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宗旨,积极进取,努力做好全区的群众文化工作。

近几年,文化馆以全区性的大型广场文艺演出为龙头,以社区小型演出为基础、社会演出为补充,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余次,群众参与人数近40万,主要活动品牌为“花山区社区文化节”、“东苑pk赛”等12个,社区文化节从2004年起至2012年已成功举办了7届,主办单位为中共花山区委、花山区人民政府。因区划调整,从2012年起更名为花山区文化节。

四、联系方式

地址:竹园路200号

邮编:243000

电话:2345292

传真:2486774 

  

雨山区文化馆

一、概况

1964年,采石文化站成立。1966年,文化站解体。1972年,恢复重建文化站,站址现唐贤街62号,从外单位先后调入人员3名。1976年至1984年3月,雨山区设置文卫科,主管文化与卫生工作。1984年3月,撤销文卫科。同年9月,文教局成立。1991年,撤销文教局,成立文化教育体育运动委员会。2002年7月,区政府机构改革,教育从“文教体委”划出,改设文化体育(旅游)局,编制2名。文体(旅游)局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体育旅游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管理全区社会文化体育事业,负责全区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安排,指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全区的文化市场进行管理,协助市旅游局做好旅游事业的发展、管理及服务培训工作。2005年,文体(旅游)局编制2人,下设文化馆。 2008年雨山区政府投入500余万元建成雨山区文化馆并投入使用,馆舍地处山南小区,占地10亩,馆舍面积已达到3800多平方米,连同土地总投资近千万余元。内设图书馆、音乐室、舞蹈房、多功能厅、教室等二十余间(附设老年活动中心和少儿活动中心)。该中心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2008年,雨山区文化馆被文化部办公厅评为二级馆。

二、机构编制

文化馆核定编制9人,详情如下:

机构编制:机构规格:副科。经费预算形式:全额拨款。经费来源渠道:财政拨款。部门设置:核定编制数: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7人。领导设置:单位领导人员1人。馆内在职职工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5人。

三、文化活动情况

雨山区全区每年开展文化活动约400余次,群众参与约3万人次,创立的文化活动品牌有3个:

1、雨山区社区文化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由区委区政府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2、雨山区农民文艺调演,创办于2004年,由区委区政府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雨山区青年歌手大奖赛,创办于2008年,由区委区政府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四、联系方式

地址:雨山区山南小区36-1  

邮编:243000

电话:2218161

传真:2218161

邮箱:554668885@qq.com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公共文化设施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