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文化服务
站内搜索:
首页 > 文化服务 > 文化馆
宣城市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公共文化处     点击量:      字体:T T T

宣城市文化馆

宣城市文化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原名宣城地区群艺馆。成立之初,经地区编办核定事业编制4个,与当时的宣城地区文化局社会文化科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个机构。首任馆长杜连科。2001年12月更名为宣城市群艺馆,2007年6月更名为宣城市文化馆。2011年6月市编委《关于调整市文化馆编制的通知》(宣编【2011】60号)将市文化馆编制调整至8名。另增加不占编聘用指标2名。2012年5月,市编委《关于调整市文广新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的通知》(宣编【2012】17号)将市文艺创研室并入市文化馆,仍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3名,设领导职数1正2副。2010年,根据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组决定,将原市歌剧团、花鼓戏剧团、皖南大戏院、广电服务部等机构撤销,人员全部划归市文化馆代管。现有总人数160人,在职30人。

2009年,市花鼓戏基地建成交付市文化馆使用,建筑面积4500平米。2011年5月,市文化馆搬入新馆。2011年6月,经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市文化馆被确定为国家二级馆。搬入新馆以来,市文化馆全面启动了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仅2012年,共开展较大规模活动20余场次,基本做到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活动;举办培训60余次(期),培训5000余人次。建立了合唱团、票友社等群文组织,与驻军部队建立了军民共建基地,较好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宣州区文化馆

宣城市宣州区文化馆成立于二十世纪50年代, 2001年由于旧城改造,位于民生路的区文化馆被拆,只留下100平米的办公场所,严重制约了宣州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搬至南市路老五小。

目前,该文化馆拥有馆舍面积1600平方米,编制16人,在职11人(含在编8人,馆聘3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人,45周岁以下6人。馆设行政办公室、群文办公室、非遗办公室、书画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成立了黄梅戏戏迷俱乐部、“音乐之声”老年合唱团、“红玫瑰”越剧艺术团、“竹缘”音乐沙龙、“欢乐行”艺术团、“杜鹃花”艺术团和“夕阳红”舞蹈团。多年来该馆坚持“周周行”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百场文艺下基层”等活动,今年全年共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校园、部队、厂矿二十余次,观众人数达5万人。该馆努力发挥自身对乡镇文化站的辐射作用,引导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常年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用高雅文明的生活方式占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全区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推动全区“三个文明” 协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宣州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活动,其中2012年参加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汇演获一等奖,参加安徽省小戏小品大赛获二等奖,并代表betvlctor伟德官网参加在上海开幕的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大赛取得银奖。

该馆已于2011年8月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的公共空间有:多功能活动室、培训教室、舞蹈排练房、声乐室、琴房、乒乓球房、棋牌室、阅览室、美术展厅、录音棚等活动厅室,融创作开发、教学培训、交流展示、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为一体,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展览展示、全区基层文化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已全部免费,有效地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戏曲、器乐、书法等10个艺术培训项目,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随着文化馆规模扩建和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我们将进一步以理念创新取胜,以创作开发见长,以多元活动突破,以强化服务达标,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以公益服务为主体,以免费讲堂为形式,关注民生民计,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力量,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传播文明、传授知识,打造成百姓喜欢的公益平台;精心设置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从公益演出、公益讲堂、公益培训三方面着手,做好免费服务的文章,着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郎溪县文化馆

郎溪县文化馆建于2006年,馆设办公室、舞蹈排练厅、戏曲排练厅、录音影视棚、展厅及多功能教室等设施。馆舍面积达2700平方米以上,2011年被评为国家三级馆。

    该馆属财政全额拨款,人员核定编制数12人,实有10人,其中在编人员9人,聘用人员1人。45周岁以下人员6人,大专以上学历6人,党员3人,中职1人,初职5人。内设馆长室、办公室、音乐组、美术组及财务室。

该馆主要工作职能是辅导、组织开展全县群众性文化文艺演出及美术书画培训等公益性文化活动。

2012年全年组织文化活动达100余场次。包括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警营、“喜迎十八大、美好乡村文化行”、“情暖农民工”、“情系留守儿童”专场文艺演出和郎溪县青年歌手大赛、郎溪合唱节等大型活动60余场次;举办各类主题书画展、摄影展30余次。其中组织、协助相关单位参加市级以上演出活动近10次,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项申报及演出活动。先后参加“第三届高淳年货慢食文化旅游节”演出、申报第十六届“群星奖”、录制光盘参加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参加市小戏小品曲艺大赛等,9月还组织县内民间文艺团体赴蚌埠参加第九届安徽省花鼓灯会花鼓灯暨民间舞蹈比赛获三等奖。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次。

活动品牌:

1、 “郎溪之春”迎新春大型文艺晚会。创办时间:2008年元旦;主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承办单位:县文化馆;届次:5届。

2、郎溪合唱节。创办时间:2010年;主办单位:中共郎溪县委、郎溪县政府;承办单位:县文化馆;届次:3届。

3、青年歌手大奖赛。创办时间:1999年;主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承办单位:县文化馆;届次:4届。

4、民俗文化贺新春。创办时间:2007年,主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承办单位:县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届次:6届。 

联系方式:郎溪县中港西路桑园村1号

电话:7021323

邮箱:lxxwhg@qq.com

QQ:2641457575
 

宁国市文化馆

宁国市文化馆始建于1951年,是宁国市唯一具有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及设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该文化馆原址在津河东路,2003年拆迁改建,2007年5月迁址于风景秀丽的滨河路56号市文化活动中心大楼。现有馆舍建筑面积3000㎡,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展厅、小剧场、排练厅、画室、音乐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录音棚和富有特色的生态保护标本馆。户外有26米宣传橱窗及流动展板60块。该文化馆2007年被评为国家三级标准馆,2011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一级标准馆。

该馆内设馆长室、书记室、馆办室、群文室;设馆长1人、书记1人、副馆长2人、馆办室主任和群文室主任各1人。现有在职职工 12 人(聘用2人),其中45周岁以下6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共 10 人,其中本科学历 4 人。专业分布有: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摄影、动漫及非遗保护。

建馆6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努力把工作重心放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坚持基础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的原则,分层次地推进群众文化服务,并不断深化创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品位的文化服务,为繁荣宁国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该馆年均开展文化活动达 50 次,群众参与人数达 20万 人。已形成规模的文化品牌活动包括每年的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春节元宵大型灯谜、焰火文艺晚会系列活动;畲乡“三月三”特色系列活动等。

该馆于2011年6月28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来,根据本馆实际情况,不断开拓进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多项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现已形成中老年健身舞蹈基地、中老年艺术活动基地、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基地、外来务工人员活动基地、未成年人艺术培训基地、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蚌埠学院艺术采风实习基地。

前进中的宁国市文化馆,在党的十八大路线指引下,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善自我、夯实基础,不断发展壮大,在党的群众文化事业上做出新的贡献。


 

泾县文化馆 

泾县文化馆建于1935年秋,原称泾县民众教育馆,日常活动以图书阅览、植物、动物陈列、管理中山公园等。

1949年4月泾县解放,11月建泾县人民教育馆,1950年8月改名泾县人民文化馆,52年10月改名泾县文化馆,1959年4月迁泾川镇云岭路,1994年3月,县文化馆在原址上翻建四层主楼房、副楼二层房屋建筑1500平方米,设有展厅、多功能厅、少儿艺校、会议室、办公室,2011-2014经国家文化部评估,属三级文化馆。

机构编制:县文化馆设文辅股、美术股、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设馆长一名,副馆长一名,在职职工十人,45周岁以下三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90%以上。

文化活动情况:县文化馆常年开展文化活动,以免费开放为主导,社会业余文艺团队共有八个队伍在馆活动,每年大型活动以春节文化活动为品牌,结合校园文化的开展,已连续二十六年举办的“校园之春”文化活动和已连续十八年举办的“少儿百名百米书画竞赛”,形成品牌,享誉省内外,观众人数均在五万人次以上。

联系方式:泾川镇云岭路52号      邮政编码:242500

电话:0563-5022141     邮箱:JXWHG100@126.COM
 

绩溪县文化馆

绩溪县文化馆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后几易其址,现位于华阳镇适之街37号,新大楼2007年竣工投入使用,总面积2012平方米(含老库房、老排练厅),内设多功能厅、排练厅、培训室、美术制作室、非遗展示厅和办公室。文化馆为县文广新局直属副科级二级机构,设有馆长室、办公室、文艺综合部、美术摄影部、非遗部。现有编制13人,在职13人,馆长1人、副馆长1人, 45周岁以下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5人。

2012年开展文化活动80余次,主要有:元宵节广场演出、等会、第四届安苗节、第四届油菜花节、首届西瓜采摘节、庆祝十八大系列文化活动、农民工文化活动、美好乡村文艺调演、各类书画展和比赛活动,群众参与人数5万人次。文化馆活动品牌有徽山情文化艺术节(10届丰收杯农村文艺调演基础上完善的新活动品牌,创办于2010年,已举办1届)、元宵节灯会灯谜活动(连年举办)、良安大讲堂(创办于2012年5月份,基本上每月下基层举办1期)、书画笔会基层行(创办于2012年5月份,基本上每月下基层举办1期)、、徽菜美食文化节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已连续举办4届)、安苗节民俗表演(已连续举办4届)。全年举办各类免费培训班26期,宣传栏12期。全年基本做到:月月有大活动,周周有小活动,天天有免费培训。

联系方式:

地址:绩溪县华阳镇适之街37号

邮编:245300

电话(传真):0563-8162033

邮箱:jpcmb4582@163.com

 

旌德县文化馆

据《旌德县志》记载,1953年将当时的旌德县人民教育馆定名为旌德县文化馆,工作人员13名,1969年文化馆并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1年恢复县文化馆,下设群众文艺组、文学创作组、美术摄影组,工作人员9名,馆舍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座落在县城繁华地段、文化娱乐中心,馆内设有展览厅、电视室等文化活动场所,2002年由于旧城改造,整体拆迁,文化馆被临时安排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旌德文庙内办公,2008年由县政府协调,购买了旌德中学所属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交付给县文体局使用,县文化馆随迁至该中心办公,2011年参加全国文化馆等级评估,被文化部认定为“三级文化馆”。

旌德县文化馆现为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8人,在职7人(在编6人,县聘1 人),馆长1名,设有办公室、财务室、综合文艺室。在职人员中45岁以下3人,本科1人,在岗在读研究生1 人。

文化活动情况:

旌德县文化馆近年来,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3次以上,承(协)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约3万,主要活动品牌有:元宵灯谜晚会、龙狮舞等。 

联系地址:安徽省旌德县河东南路(县文体中心三楼)

邮编:242600    

电话:0563—8021102     

邮箱:jdwy8021102@163.com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公共文化设施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