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公众互动
站内搜索:
重点领域信息
统计分析
应急管理
舆情收集与回应
公众互动
精准扶贫
索引号 00298621-3/201612-00001 内容分类 计划总结
发文机构 公共文化处 发文日期 2016年10月10日
名称 我省乡镇文化站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号 关键字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我省乡镇文化站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我省乡镇文化站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为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资源利用和服务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资源配置、发挥效益情况专题调研的要求,我省于6月底印发《betvlctor伟德官网关于开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资源利用情况调研的通知》(皖文公共函〔2016〕250号),重点围绕“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妥善处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关系,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等8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寻找对策,进一步提升乡镇文化站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我省乡镇文化站总体情况

“十二五”以来,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的直接推动下,我省乡镇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省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278个(不含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乡镇全覆盖。截止2015年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有从业人员4166人(其中在编人数3193人、政府购买公益岗位238个),平均每站3.3人;配套建设文化广场932个,达72.9%;全年组织文艺活、展览、培训43549班次,平均每站34.1班次;年各类培训人数达8472188人次,平均每站6629.3人次;除落实免费开放配套经费外,还投入其他资金5054.03万元;实际使用建筑面积68.096万平方米,平均每站532.8平方米;藏书483.6万册,平均每站3784册;计算机终端14918台,平均每站11.7台;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6449个,平均每站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和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政策落实,规范乡镇文化站日常管理。“十二五”来,我省结合文化部有关部署,制订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和服务,如《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暂行)》《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养护意见》《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标准》等,有力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和免费开放。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作出多项重要部署,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6〕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6〕74号)。两份重要文件中均对未来一个时期内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和保障提出明确要求。如,《实施意见》发展目标提出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网络有效覆盖”,并在《实施标准》中明确“乡镇(街道)设置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根据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大型站、中型站、小型站和室外活动场地”,“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图书不少于3000册,流动图书不少于1000册,年新增图书不少于200种”,“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有编制人员1至2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等。这些要求和标准为我省做好“十三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提供重要政策依据。此外,还按照中宣部、文化部等关于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部署要求,于今年2月印发《安徽省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脱贫行动计划》。

(二)抓试点示范,推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一是建设公共图书总分馆制试点。为提高农村图书资源利用率,满足农民阅读需求,2013年,我省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为原则,在调研基础上选择6个县实施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基层图书服务点的县域公共图书服务网络。2015年,全省总结试点经验,在62个县(市)全面推广县域公共图书总分馆制,县级总馆牵头负责全县图书文献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和定期配送;乡镇级分馆负责配送图书登记、上架、借阅、日常管理维护,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实现本县(市)范围内借书卡一卡通,通借通还。2016年在全省开展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将县、乡图书总分馆建设延伸到村,实现可流转、可监测,提升建管用水平。《中国文化报》、文化部简报曾重点介绍我省这一做法。二是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014年7月我省被列为全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省。在推进中心村农村文化乐园建设的同时,2015年启动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创建,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重在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提升服务。2016年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创建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省文化厅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予以奖补,2015年11月在桐城市举办试点专题培训班,加强工作指导和交流。基层地区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不断涌现。如宿松县“农村区域文化中心”建设,按照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原则将全县22个乡镇分片划分为五个区域文化中心,坚持“以乡情为纽带,以文化为载体”,通过高频度文化互动活动,打破以往文化站各自为政格局,整合区域文化资源,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三是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2011年我省被文化部作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省市之一,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顺利完成试点任务,并在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经验发言。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每个电子阅览室建设标准提高到5万元。2012至2014年全省共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1632个,利用中央、省级财政资金8160万元,配置电脑、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等硬件设备20000余台(套),所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不低于2M,与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初步改善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础条件。

(三)抓考核推动,提升乡镇文化服务管理绩效。“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各市重点文化工作测评,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达标情况、管理服务情况每年均作为考核内容之一。2013年文化部简报第99期编发《安徽将文化建设纳入政府考核效果明显》予以宣传。亳州市坚持“制度先行、加强考核”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制度,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对乡镇文化站进行考核管理。蒙城县坚持每月召开文化站长工作例会,总结月度工作开展情况,下发工作通报,增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考核力度;安庆市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了乡镇文化站运行评估和绩效考评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第三方资质机构进行督查、考核、评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县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桐城市、太湖县和潜山县还将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挂钩;淮北市坚持静态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建立定期督查、随机暗访和及时通报机制,有效杜绝基层文化活动造假充数现象发生;马鞍山市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相继建立了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对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引入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乡镇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效果的重要指标;宿州市坚持效能考核和“回头看”结合,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的效能考核,增加8小时工作时段的督查次数,防止文化站关门、工作人员迟到早退等现象发生。对发现的问题文化站实施反复督查,确保问题及时整改。重点查看文化站组织活动回执单、演出场次、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免费开放、活动开展等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当面予以评分,公开、公正地评价各文化站工作成效。今年以来,该市已明查暗访文化站65家,占全市102家文化站的64%;向县区下发督查通报3次,通报各类问题50多个,创新举措和好做法30余例。埇桥区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核实施细则”,每月一督查、一排名;宿松县实行文化站目标量化考评和考核,将免费开放、服务质量、活动情况考核结果和补助经费挂钩。未能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功能缺失,常年无文化活动的,取消国家免费开放补助经费,解决部分文化站“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投入不足。公共财政投入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最主要渠道,现阶段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活动条件等硬件都比较完善,虽然我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已全部落实,但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文化活动经费的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站的经费不足是各地普遍反映的一个共性问题。2015年除免费开放资金外,全省其他资金总投入4882.33万元,平均每个站3.85万元,实际上有的文化站甚至没有其他投入。文化事业费投入总量小、增长慢,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相对较低,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最重要的根源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些地方政府和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文化站场地被占用、人员被抽调,致使本就人手不够的文化站无法开展文化工作;二是财力保障缺机制。虽然《安徽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但各地具体标准仍有待制定、落实。

(二)供需错位。目前,伴随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对象、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变化,使得文化供给的内容、形式与群众的真正需要之间存在错位,即文化站的“服务供给”与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无法对接,供需不对等,导致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消费需求。究其原因,一是机制缺乏无动力。文化站从业人员“不熟、不专、不爱”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业人员没有职业发展方向,选拔机制、激励机制欠缺,干好干坏都一样,缺乏干事创业激情和动力。二是内容老套无引力。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活动需求多样化,农村乡镇互联网应用以及新技术条件下的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传统的服务内容及方式很难吸引更多社会参与。三是管理不顺没活力。目前大多数乡镇文化站体现出综合性,整合了文化、体育、妇女和儿童等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资源,但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很多仍是封闭式运转、社会化参与程度低,整合更多部门资源的力度不强,引导群众参与管理、自我服务的意愿不足。

(三)辐射不力。文化要想发挥引领作用,靠的是辐射和吸引。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乡镇所在地在城镇化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地区的文化枢纽、文化平台、文化机构和文化阵地的重要作用,在有些地方已经初步显现,但多数地方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都不足,流动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乡镇文化站向村级文化阵地辐射的体制机制,其经费投入、文化设施、人才队伍都不足以支撑乡镇文化站实现对村级文化单位的统筹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村级文化单位自身管理体制不顺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农村文化发展,也进一步阻碍了城乡互动联动体制机制的建立。

(四)队伍不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好站长可以带好一个文化站,而文化站长的配备很多地方没有门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能力较弱,有专业特长、善于组织活动的文化人才尤为匮乏,成为制约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原因,一是体制调整改革2003年我省乡镇机构改革后,文化站并入社会事务办公室(发展中心),60%以上的文化站长从农业、广电部门转行任职,有的同时从事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身兼数职,无法全心投入文化站工作。二是进入渠道较窄。站长和管理人员选配方式不科学,在人员招聘上没有体现文化行业特点,懂文化、爱文化的专长人才往往难以进入编制。乡土人才、草根人才频频亮相媒体,绝活纷呈、才艺双馨,但由于渠道不畅,难以进入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三是培训不够。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业务不大熟悉,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四是待遇不高。由于编制和待遇的问题,年轻人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不愿意在乡镇基层工作,或者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流失到其他行业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投入。建议参照教育、科技投入的做法,明确文化建设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是改进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拓宽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配强文化站人员。严格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及省《实施意见》,参照教育按学生数、卫生按服务人口数核编的做法,科学核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编制,选齐配强文化站工作人员,特别是文化站站长。二是加强队伍培训。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分类型、分批次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农村文化能人等进行培训,以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为重点,争取三年轮训一遍。三是畅通人才渠道。创新文化人才准入机制,吸引草根人才、文化能人进入文化站,制定农村文化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吸引大学生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在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相关待遇等方面建立相关政策措施。四是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我省黄山、池州、合肥市等部分地区在农村文化服务员队伍方面已经采取这种办法,目前我省已起草方案,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省包括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设置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五是强化文化志愿队伍建设。完善安徽省群众文化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等级评定标准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壮大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

(三)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数字文化站建设是文化站建管用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要围绕人和时代的特点,适应欣赏习惯、传播方式的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适时推出新的技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不断强化推送优秀内容、吸引社会参与、收集群众需求意见等。同时应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文化机构内部,以及部门与机构之间的管理技术手段更新。

(四)聚合各方资源,引导社会参与。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投资政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共建共赢、互利互惠。二是强化“开门办站、社会办站”意识,探索整合当地社会资源的方式方法,鼓励发展文化协会、文艺团队、广场舞蹈队伍,成立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理事会,吸引“文化能人”“热心人”“五老”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站的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信用动态评级制度,激励引导优质服务。

(五)完善措施机制,提高制度化水平。一是建立考核体系,建立对县级文化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支持发展农村乡镇公共文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二是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把基层文化建设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设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投入等指标予以量化硬化,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三是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以需求牵引,把群众的需要和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错位、供需结构不对称的问题,开展需求意见征集、服务满意度调查,形成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参与形式和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决策参与机制,提供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