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公众互动
站内搜索:
重点领域信息
统计分析
应急管理
舆情收集与回应
公众互动
精准扶贫
索引号 00298621-3/201612-00132 内容分类 计划总结
发文机构 产业处 发文日期 2016年12月15日
名称 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安徽省促进文化消费工作情况总结
文号 关键字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安徽省促进文化消费工作情况总结
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安徽省促进文化消费工作情况总结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既是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省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促进文化消费具备良好的基础与示范意义

安徽是一个有着6700多万人口的中部省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安徽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较2013年增幅为8.5%。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2014年度较上年度的增幅,城镇、农村分别为9%、9.5%;安徽文化资源丰厚,影响深远。道家学说,建安文学,桐城文派,新安画派,徽班进京......孕育于安徽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现象超越地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消费,将其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举措,促进文化消费被列为2015年实施的六大消费工程之一。《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安徽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都将促进文化消费摆到重要位置,并在财政、金融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

从统计数据及文化消费专题调研情况分析看,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比重为5%左右,低于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文化消费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显示,安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水平都名列全国前十、中部地区首位,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014年安徽成功举办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投入1700万元财政资金(不含公益补贴)。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全省共有2304万人次参与,消费总额90.43亿元。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的生动实践表明,像安徽这样经济趋于持续上升势头的中部省份,拉动文化消费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和巨大空间。

二、促进文化消费的积极探索与成功经验

近年来,安徽积极探索促进文化消费的路径与举措,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1.文化消费设施建设提质提速。文化消费设施建设不仅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共文化设施系统成为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基本保障。我省高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目前已建成100个省级试点,实现16市全覆盖。今年增加200个试点村。167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也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建设,最终实现农民文化乐园在全省中心村均等化覆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107家公共图书馆、120家文化馆、67家国有博物馆和10家民营博物馆的三馆联盟,整合全省资源,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基层的长效运行机制。此外,我省建成农家书屋18952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在所有行政村的全面覆盖。2014年,安徽省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仅有的两家试点单位之一。

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布局密度和质量。安徽省美术馆、科技馆、百戏城、新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政府投入的文化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和筹建中。一大批国有和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如合肥万达文旅城,芜湖方特游乐园、中国非遗博览园,蚌埠中华古民居、花鼓灯嘉年华,六安悠然蓝溪文旅景区和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园等风格鲜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正成为文化消费的好去处。

紧跟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我省信息产品创新工程、云计算服务创新工程、电子商务发展工程、政务信息化工程、物联网应用工程、信息新技术推广工程、信息产品体验促销工程、信息惠民工程等信息消费“八大重点工程”全面推开。2014年信息消费规模1498亿元,增长40%以上。

2.文化消费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努力打造文化精品,文化精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区域文化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文化消费的内生动力。

每年遴选出十大演艺和十大影视品牌,予以重点打造。从2013年开始,我省以全国一流为定位,以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为目标,着力打造重点演艺和影视品牌。在去年揭晓的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上,我省有电视纪录片《大黄山》、黄梅戏《小乔初嫁》、话剧《徽商传奇》等8部作品入围,获奖数量与北京、广东等省市并列第三位。重点打造的“四个十”文化品牌,即重点打造10部演艺剧目、10部影视作品、规范提升10个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展会、10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硕果摇枝。

骨干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蚌埠大禹文化产业园为代表,10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百强民营文化企业,一大批骨干文化企业成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同时也是文化精品生产的生力军。

“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展示活动精品迭出。在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好戏大家看”板块中,省文化厅精心组织和选调的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妹娃要过河》、《粉墨春秋》、《胡久根卸任》、《美好安徽舞起来》广场舞大赛、临泉民间杂技等不少原创精品剧节目深受欢迎,一票难求,也充分验证文化精品是拉动文化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文化消费业态日益丰富多彩。加快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拓展新媒体文化消费。

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传统的文化消费业态创新升级。我省的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传统节庆和传统工艺品,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等常态文化产业,通过与现代科技及相互的融合,进一步焕发了生机。芜湖方特融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成为中国第四代主题公园的标杆,2014年方特已运营的三个公园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收入近6亿元,仅次于九华山,超越黄山风景区。黄山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我省全面走进“智慧旅游”时代。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已在全省逐步推开;融传统戏曲精粹及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炉的3D全息黄梅戏,把众多年轻人“拉进”了剧院;传统与新媒体结合,新华书店“搬进”微信,全国首批微信O2O智慧书城在合肥、淮南上线;依托本地特产资源,注重要素嫁接融合,我省的文房四宝等传统工艺品畅销不衰……

大力推动以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安徽新媒体集团拓展新的网络文化业态,大力发展各类新媒体业务;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以部省共建的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为载体,我省语音产业链已具规模,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份额;安徽出版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光流影”自出版平台,“半秒一键成书”,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央视“焦点访谈”作了专题报道;合肥乐堂动漫公司为谷歌、腾讯等十多家国内外游戏运营商及平台提供游戏产品,国内外累计用户已超过1亿,其一款手机游戏《熊出没》营业收入超亿元。成为安徽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4.文化消费理念正在逐步转变。我省文化部门创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遍布全省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农民文化乐园、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场地,运用“送戏进万村”、“群星奖精品巡演”、“好戏大家看”、“农民歌会”、“动漫产业交易会”等多种载体,着力培养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推动全省文化生产、流通、消费全面协调发展,持续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等实践,我们欣喜看到,长期以来赠票、免费形成的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优秀的作品,很多观众也都乐于自行购票入场。

三、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全国“大包干”的发源地,敢闯敢试的安徽人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又创造了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促进文化消费的契机,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更深更细更实的工作,积极创建文化消费试点省,发挥好在中西部省份的示范作用。

一是积极争取出台安徽省促进文化消费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文化消费在消费体系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开展文化消费提出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和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措施拉动文化消费。

二是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的进程中,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统筹其中,为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远时期的文化消

费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合肥市在新一轮规划中,实施“演艺名城”、“历史名城”、“阅读名城”和“创意名城”四项计划,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文化发展新格局;蚌埠市乘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东风,进一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文化产业升级版。

三是提升文化消费供给。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及时把握文化消费的显性需求和潜性需求,做到文化产品供给有的放矢;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提升文化消费保障程度。如调动包括民营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下乡”等文化服务;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同时,加大新兴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打造数字文化城市、数字文化社区,扩大电子商务、网络创作、视频艺术等生产与服务,扩大新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如芜湖市以建设“欢乐城市”为主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区,其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五大文化消费主题的硬件和软件将大大提升。

四是拓展文化消费空间。一是实施文化消费品牌引领战略,继续举办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国农民歌会、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等重大活动,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二是改造和升级传统文化消费设施,如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上网服务行业环境整治及转型升级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合肥、宿州、蚌埠、淮南、六安、宣城和池州7市将确定142个网吧作为试点企业,将其逐步改造成为适合不同人群,兼具上网服务、社交、休闲娱乐、体育竞技、远程网络服务及教育培训功能,在文化消费中起积极引领作用的多功能文化消费场所和社区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引导群众从看电视、看报、看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向欣赏艺术演出、陶艺绘画、艺术品收藏、西洋和传统乐器演奏等新兴消费拓展,从低端文化消费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拓展,从免费文化消费向低价有偿收费拓展。三是引导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宾馆饭店、体育设施等引入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商业服务与休闲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

同时,还要进一步培育文化消费理念。充分发挥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加强对居民文化消费的指导,引导形成科学、健康、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方式。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娱乐、信息等方面的投入,积极发展文化消费信贷,调动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的积极性。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