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公众互动
站内搜索:
重点领域信息
统计分析
应急管理
舆情收集与回应
公众互动
精准扶贫
索引号 00298621-3/201808-00109 内容分类 计划总结
发文机构 厅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8年08月30日
名称 2017年省文化厅工作总结
文号 关键字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2017年省文化厅工作总结
2017年省文化厅工作总结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文化部的支持指导下,省文化厅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着力打造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文化版”,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扎实做好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集体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盛况。先后召开厅党组会、专题学习会、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文化系统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总书记“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调研、大落实,深刻领会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重大观点、重点部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采用文艺形式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展了“宣传十九大,文艺进基层”系列活动,在金寨县举行启动仪式,全省文艺院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上下联动,通过快板小品、诗歌朗诵、展览展示等文艺形式,举办宣讲、展演1000多场,宣讲十九大精神,展示安徽改革发展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根据省委统一部署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了《省文化厅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和《省文化厅 “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加强对专题教育的督查、指导。认真抓好“三个一”学习和“讲重作”学习研讨,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召开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班子民主生活会,每名党员对照问题,进行党性剖析。在学习研讨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金寨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赴合肥蜀山监狱接受警示教育,机关干部职工“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明显提升。

不断深化文化系统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注重抓早抓小,持续推动作风转变。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廉政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召开厅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与11个厅直单位、13个机关处室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半年督查、年终考核。落实“一岗双责”,在每月重点工作调度会上,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大活动、项目(工程),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严格执纪问责,进一步完善《受理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理办法》,坚持有信必办,有案必核,对收到的信访举报,全部进行查核,做到件件有处理、事事有结果。

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制定《省文化厅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手册,建立了网络平台,开展了督查,把标准化建设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对厅直单位领导班子的研判,对6家厅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8名班子成员进行了配备调整。

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学习宣传贯彻。制定学习宣传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学习宣传贯彻的通知》。在合肥举办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专题报告会,组建宣讲团赴全省各地宣讲。在安庆召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推进保障法宣传贯彻。

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工程。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安徽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实施贫困地区“文化四扶一加强行动计划”,在20个国贫县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9个。开展“文化扶贫•携手小康”全省文化扶贫巡演,以宣传扶贫政策、脱贫扶贫典型为题材,创作歌舞、曲艺、小品、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国贫县、省贫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演出1900余场,深受老百姓欢迎,彰显了以文化人、扶志扶智、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大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省美术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文化馆新馆项目积极推进。全省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圆满完成。持续优化全省博物馆联盟、图书馆联盟、文化馆联盟、书画院联盟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充分发挥省、市、县馆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乡村流动。开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效能检查,完成社会化运营试点,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全省建成村级农民文化乐园(中心)共1500多个,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成为推进移风易俗、文明建设、政策宣传、科技服务的阵地,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称“农民文化乐园就像许多村口都有的那棵大树”。我省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基层文化服务示范省。

深入实施“送戏进万村”惠民工程。以“政府采购、群众点戏”的方式,确保全省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看到1场有质量的戏,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推进了戏曲传承,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今年全省完成“送戏”2.1万多场,2017年7月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对我省“送戏进万村”活动予以宣传报道。

博物馆工作成效显著。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入选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展陈提升后的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对外开放。发挥全省博物馆展览联盟带动作用,推出展览28个,其中原创展览6个、引进展览5个、输出展览17个,“战地黄花分外香――安徽军民抗战宣传画展”入选国家文物局“纪念建军90周年、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主题展览项目(全国10个)。

四、艺术创作生产和展演展示成果丰硕

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生产。聚焦中国梦,讲好安徽故事,紧扣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改革等题材,实施了“戏曲创作孵化计划”,创作、排演了10台大戏、10部小戏,在全省展演,深受群众欢迎,如宿州反映扶贫的梆子戏《春风化雨》、六安金安区反映美好乡村建设的黄梅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批好作品,有骨气、扬正气、接地气。

举办系列展演展示活动。围绕喜迎党的十九大,以“希望的田野”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文化部雒树刚部长称赞:唱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唱出了农民的精气神,非常好!以“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为主题,创新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激发了社会创意、创新、创业的力量,推动了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整合转化。聚焦“繁荣群众文艺, 畅想文化中国梦”,成功举办了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来自全国4500多名代表参会参展,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安徽群众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推进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开展了戏曲剧种普查,摸清了家底,全省共有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等戏曲剧种31个。举办了安庆黄梅戏展演周,开展了优秀剧目展演、现代题材小戏展演、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展演等13项活动,推动戏曲“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首次举办全省稀有剧种展演,遴选出19个稀有剧种和3个戏曲声腔集中演出,其中不少剧种几十年未公开演出,濒临失传,展演活动不仅让观众一饱眼福,更促进了稀有剧种的活态传承。

五、文物工作扎实推进

革命文物保护取得突破。通过积极争取,大别山革命遗址已纳入国家革命文物重点保护片区规划,中央财政对片区革命文物保护经费的支持将由国保单位扩大到省保、市县保。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大别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17—2025)》,将六安市、安庆市、寿县、枞阳县等市县级以上革命文物全部纳入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领导多次赴金寨等地调研革命文物保护,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指导金寨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工作。

大遗址保护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正式挂牌国家大遗址公园(全国12个),寿县寿春城、蚌埠双墩和禹会村等3个大遗址获得立项(全国32个),至此,我省建成、在建及立项国家大遗址公园共5个,总数列全国第三。大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成为发掘、呈现我省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

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成立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启动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国家古村落保护样板工程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及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争取国家文物保护项目129个、经费2.3亿元,安排省级文物保护项目54个、经费2500万元。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全省共登记文物115万多件,是全国超百万的文物大省之一。东至华龙洞、阜南台家寺两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共20个)。

文物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扎实开展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法人违法案件整治、打击文物犯罪、流通市场整治、“问题地图”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督办13起文物违法案件。成功追回我省1988年被盗的国家一级文物商代青铜鬲。

六、非遗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深化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省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文创产品研发生产、人才培养、文物修复等8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设立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故宫学院分院及博士后工作站,在故宫举办“安徽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李锦斌、李国英、唐承沛、虞爱华、谢广祥等省领导,文化部雒树刚、项兆伦、单霁翔等部领导共同出席,为故宫文创馆徽派传统工艺馆揭牌。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在我省举办了馆藏清代宫廷玉器特展、新安画派书画精品展,举办“徽匠进故宫”研修班。

非遗保护利用取得新成效。实施安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展高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传承人群研修班2期、培训班1期。组织本省传承人走出去,全年共推荐67名非遗传承人,赴北京大学、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近10所高校参与研修研培。省政府公布了135项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一批珍贵的非遗项目得到更好保护。

七、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积极争取国家产业资金支持。认真谋划、储备产业项目,加大项目申报力度,获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补助6000多万元,居全国前列。发挥蚌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10个)聚合作用,扩大辐射和带动效应,园区新增文化产业项目32个,计划投资73.4亿元。实行动态管理,评选命名了85家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了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积极推动社会文化消费。积极推动合肥、芜湖开展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合肥市拉动文化消费近30万人次、拉动消费百分比接近430%。创新举办第四届“安徽省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活动,荟萃戏曲、音乐、歌舞、杂技、童话剧等一批优秀作品,推出2000余场、3大系列展演展览,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培育了居民消费习惯,拉动了社会文化消费。

推动文化类特色小镇创建。石牌戏曲文化小镇等5个文化小镇入选全省首批25个特色小镇,积极推进怀宁石牌戏曲文化小镇建设,争取文化部将安庆市整体列为戏剧生态保护区。

八、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起草了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下发了省文化厅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8月,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督查的通知》,成立督查组,赴全省督查贯彻落实情况,全力推进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传统文化行业转型升级。引导推动全省网吧等娱乐行业转型升级,一批新型多业态融合网咖应运而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好去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取消对游戏游艺场所总量和布局规划的行政性规定,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实施民营院团“四个十”工程,全省民营院团1500家,成为繁荣城乡演艺市场的生力军。

加强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文化市场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初步建立了文化市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紧盯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网吧市场整治、净网行动、知识产权保护、农村文化市场、违规网络直播平台等专项监管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57.2万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1.6万家次,文化市场培育和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九、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

围绕弘扬安徽文化,组织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59批次、882人次,涵盖五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圆满完成“锦绣安徽 迎客天下”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非遗展示和演出任务,得到了省领导和外宾的称赞。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展“欢乐春节”演出。支持民营院团走出国门,临泉杂技赴埃及、泰国开展文化交流。加强部省对口合作,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深化“中俄两河流域”文化交流,组织花鼓灯艺术团参加第25届全俄艺术节。在香港、台湾分别举办赖少其艺术作品及历史文献大展、安徽佛教艺术特展,促进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十、文化基础保障工作更加有力

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制定了省文化厅 “十三五”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振兴戏曲、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等四个专项行动计划。按照省深改组和省文改组年度工作安排,省厅牵头实施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7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

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全省群众文化辅导员人数达1.1万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募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2800多名,补齐基层场馆缺少活动、缺人管理的短板。

文化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立法步伐加快,《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调研扎实推进,各地文化立法成效显著,《淮南市寿州古城保护条例》《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相继出台。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文化普法活动影响广泛。

文化节庆论坛管理规范有序,严格落实《安徽省节庆活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节庆、论坛活动审批,各地举办活动更加规范。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一批科研项目在文化部立项。规范性文件清理按时高质量完成。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