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公众互动
站内搜索:
重点领域信息
统计分析
应急管理
舆情收集与回应
公众互动
精准扶贫
首页 > 手机版伟德客户端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002986213/201208-00037 内容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文机构 办公室(政策法规处) 发文日期 2012年08月10日
名称 关于对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关于对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皖文秘〔2012〕102号

李韧代表:

您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文化工作者的协同努力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各级公共文化单位建立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成遍及全省、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县级支中心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点。根据工程建设规划,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从2008年至2010年分年度建设105个县级支中心。截至2010年底,全省105个县(市、区)县级支中心全部建成。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难点。村级服务点面广点散,文化部门单独建设难度大,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我省采取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2007年11月,经与省委组织部会商,决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省党员远程教育两项工程整合共建,实行“一站(点)两牌”,实现党员远程教育与文化共享工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所有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同时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点。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锋在线”播出平台中,开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栏,播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容。通过整合共建,2008年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全覆盖。提前完成文化部共享工程“十一五”村村通目标。2009年,利用中央财政村级点完善经费和省财政配套经费,为全省17658个村级服务点全面升级设备。乡镇服务点建设上,采取与乡镇综合文化站统筹建设的办法,所有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内均开通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每站设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制定下发《安徽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在每站10万元内部设施设备配置经费中安排3万元,专门用于购置文化共享工程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文化数字化水平。目前,一个以省级分中心为龙头,以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为节点,遍及全省、覆盖城乡的全省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二)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建设全国先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是“十二五”期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延伸项目。文化部选择了9个文化共享工程基础较好的省市作为试点地区,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省之一。省文化厅认真组织试点工作,制定《安徽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及时召开试点工作会议部署实施试点工作。较好地完成试点工作任务,通过试点,建成了一批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去年5月,文化部在山东青岛召开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我省做典型经验发言。文化部督导组对我省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4月,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评审,文化部、财政部初步确定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我省马鞍山市入选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铜陵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淮南市“少儿文艺发展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省文化厅对入选地区的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加强信息沟通,了解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带领省社科院《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组专家深入示范区、示范项目所在地开展调研,为课题研究提供鲜活素材和分析案例,为课题成果的实践指导性奠定基础。邀请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来我省马鞍山市指导创建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

各地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出台规范文件和实施方案,落实创建配套资金,创新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品牌叠出。

二、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和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为抓手,我省公共文化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一)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2009年省文化厅积极争取,省政府首次将文化建设纳入对各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按照“有目标、可量化、利考核”的原则,我厅制定了2009年、2010年文化建设具体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2009年主要考核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达标情况和文化服务情况。2010年主要考核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建设服务情况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完成率(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为使考核指标设置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将政府目标考核中文化建设指标设置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主要考核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市级博物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与服务情况。文化建设目标考核引起各地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推动了各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或开工建设、或开始立项。皖西博物馆新馆、滁州美术馆开馆;黄山市图书馆建成封顶,宣城市图书馆新馆、宿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和池州市“四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砀山县“三馆一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剧场)等项目动工建设;合肥市博物馆即将开工。大大提高了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率。2012年将继续实施政府目标考核,考核县级两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情况及经费投入等。

(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上等级率大幅提升。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由文化部牵头组织实施,每4年举行一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是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管文化的重要抓手,按照文化部统一部署、我厅积极组织实施我省的两馆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上台阶,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

2009年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在2009年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全省91个公共图书馆有77个馆参评,66个馆上等级,上等级馆绝对数成倍增长。其中一级馆8个,比上次评估增长60%;二级馆11个,增长175%;三级馆47个,增长100%。参评率、上等级率分别达到84.61%和85.71%,大大超过上次评估的75.29%和50%。反映出近年来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2011年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在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中,全省120个文化馆,共66个馆上等级,其中一级馆14个,二级馆21个,三级馆31个。与2007年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结果相比,上等级馆绝对数增加45个,上等级率增加37%。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工作取得实效,各地以文化馆评估为契机,在文化馆业务建设、免费开放服务管理、品牌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结合。近年来,为适应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厅及时推出多项管理措施,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促进服务能力提升,成为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抓手。一是根据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管理办法》等,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出台了《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二是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评促建,激发活力,2010年、2011年我厅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工作,对列入省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的文化站进行评级,两年共评出等级站508个,其中,一级站94个,二级站184个,三级站230个。省文化厅对等级站授予标牌,并对一级文化站给予资金奖励。等级评定工作推进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结合,有效地发挥了文化站的文化惠民作用,成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加强文化站管理的重要抓手和文化站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的契机。三是举办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为了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按时建设成,建成即达标,整合能用好”的目标,使建成后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管理规范、运行服务有效,真正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2010年3月、2011年7月组织举办了三期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共培训7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这两次培训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培训。培训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和实践,指导性、针对性较强,夯实了基层文化队伍基础。

(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有序推进,深受欢迎。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体现,继2008年全国美术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2011年文化部部署实施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我省免费开放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安徽省文化馆服务标准》、《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2011年6月28日,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统一实施免费开放。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本地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媒体宣传、设计免费开放项目、做好免费项目的公示、延长开放时间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省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情况,去年12月,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免费开放工作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省免费开放面上总体情况、存在问题,为今年深入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以品牌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为抓手,全省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一)中国农民歌会创出来,立起来,传开来,成为全国性的文化品牌。2008年适逢我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倡导举办中国农民歌会,由文化部、农业部和安徽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滁州市政府等承办。2008年首创,连续4年成功举办,每届歌会开幕式演出均由安徽电视台直播,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农民歌会坚持“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坚持“全国性、创新性、参与性、系列性”;坚持“创新歌、唱新歌、留新歌、传新歌”;坚持“农味、民生、丰收、喜乐”的理念和特色,成为中国农民歌手展示才艺的大舞台、中国民间艺术交流融合的大平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大展台,成为落户安徽、面向全国、具有示范性、导向性、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名牌。2010年荣获文化部第15届群星奖。2010年11月19日,文化部在昆明市召开的全国村级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我省作大会专题交流发言。

2010年11月,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亲临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现场,并作出重要批示,“全国农民歌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我们要大力支持安徽办好这个歌会。既然作为主办单位,就要积极参与、引导、培育这个品牌,越办越好。”

2011年11月29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我厅报送的《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总结》上作出重要批示:“总结经验,把这个面向广大农民、农村的国家级文化品牌办好,办出特色。”

(二)“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下基层惠民乐民。2009年开始,我厅按照“繁荣、共享、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务理念,策划开展了“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据统计,2009、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共组织“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演出2400余场,深入农村乡镇、社区、厂矿、企业和部队驻地,为全省基层群众送去歌舞、地方戏、曲艺、民乐等优秀文艺节目,惠及群众1200余万人次。2009年1月、2010年1月,省文化厅组织省直院团、合肥市文化馆和六安市的文艺工作者们分别在舒城县舒茶镇、革命老区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隆重举行全省“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向当地文化站捐赠了文化共享工程投影设备和图书,为当地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去年12月24日,在合肥一建设工地举办了以“情暖农民工”为主题的农民工专场文艺演出,拉开了2012年“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下基层的序幕,受到农民工朋友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共组织“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演出1320余场,惠及群众700余万人次。

(三)“群星奖”等全国性文艺评选喜获丰收。“群星奖”是由文化部设立的社会文化政府最高奖,三年评选一次。2010年,全国举办第15届群星奖评选,我厅认真做好参评节目和项目选送工作。经过初评和决赛,中国农民歌会、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演出活动、铜陵市社区文化家园、《安徽群众文化》(双月刊)4个项目,《锄茶棵》、《瞧这帮鼓架子》、《淮水欢歌》、《三个巴掌》4件作品获群星奖,王唯唯、宁小双、孙卫东获“群文之星”称号,获奖项目、作品数量创历届群星奖之最。获奖作品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六安市男女声对唱《锄茶棵》,凤台县花鼓灯群舞《瞧这帮鼓架子》、颍上县花鼓灯群舞《淮水欢歌》,阜南县琴书《三个巴掌》等节目生动鲜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显示了近年安徽群众文化品牌效应的显著提升,反映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今年还将组织申报第十六届“群星奖”。

(四)各类节庆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常办常新。我省文化资源丰富,艺术流派纷呈,在各地党委、政府的主导、整合下,广大群众通过各种形式传承、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各类文化节庆活动69个,其中省级以上文化节庆活动25个,市县组织的44个。从办节宗旨上区分,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大致可归为四类:一是以繁荣文艺创作、注重艺术创新为目标的艺术节。如省级的安徽省艺术节,市级的合肥、芜湖、淮北、巢湖、铜陵、六安等市艺术节,推新人、出新作,集中展示最新文化艺术成就,创作演出大量艺术作品,有力推动了我省艺术创新。二是以展示历史文化为主题,突出文化传承的文化节。如安徽花鼓灯会、中国花鼓灯歌舞节、老子文化节、淮河风情文化节、大别山民歌节、寿县民间艺术节、萧县书画艺术节等,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明显。三是为推动经济发展,打造交流平台的文化旅游类节庆活动。如黄山市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马鞍山市诗歌节、铜陵市青铜文化节、宿州市灵璧石文化节等,成为城市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四是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的群众文化节庆活动。如合肥市广玉兰文化节、马鞍山市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阜阳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巢湖歌会等,为基层群众提供参与文化、欣赏文艺的舞台,社会影响广泛。这些节庆活动有声有色,活跃了社会文化,成为各地的文化名片,提升了当地和全省的文化影响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抓手,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全面提升均等化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广覆盖、高效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继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努力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消除盲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一体化建设。“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省级重点建设美术馆、文化馆;市级加强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有条件的市建美术馆;县级加强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有条件的县建博物馆;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推进城市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形成以省级四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市级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县级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5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善面向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推动各级财政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国家明确要求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我省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在中央财政50%经费到位后,我省省级财政对县级两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25%即两馆各5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1.25万元予以落实了配套资金。要求各地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建立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市级两馆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县级财政落实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应负担的资金足额保障到位。三是继续推进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零门槛、全免费。2011年,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强力推进,在去年工作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全省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开展免费开放实施情况调研,召开全省免费开放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情况,典型引路,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深入细致、良性发展、惠及全民。四是继续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基础,推进以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今年已纳入省民生工程。继续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去年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试点给了我省1个省级馆,2个市级馆指标,我们率先在省图书馆、马鞍山市、芜湖市两个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较好的市级图书馆试点,取得圆满成功。今年文化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再次分配我省2个市级图书馆建设指标,经研究,选择合肥市、铜陵市两个国家一级馆实施推进。继续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门户网站和管理平台,建设667个乡镇、40个街道、27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逐步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公共电子阅览室联网互通,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将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安全、方便的公益性上网场所,探索与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欣赏习惯、传播方式和信息载体等相适应的服务新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五是大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创建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是“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创建周期为2年。我省马鞍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铜陵市、淮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应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文社文发〔2010〕49号),落实创建规划,完善硬件设施,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制度设计工作,确保年底通过国家验收,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提供示范性经验。支持芜湖、淮北等市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十二五”再创建2个以上示范区、5个以上示范项目,带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六是加强对皖北、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社区倾斜,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群体为对象,探索采取政府采购、补贴、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的新路径。完善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探索和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的新机制。七是统筹多方,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文化阵地服务共建共享。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平台,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妇联、体育、科技、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变分散投入为集中利用。省、市、县分别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和政府牵头,发展改革、财政、人社、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妇联、体育、教育、科技、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明确分工,定期会商,沟通信息,形成合力。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核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门户网站和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公共电子阅览室联网互通,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建设进度,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资源无障碍共享。加快探索与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欣赏习惯、传播方式和信息载体等相适应的服务新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

欢迎您继续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文化厅(社文处)

联系电话:0551—3608651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七日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