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域名为http://ct.ah.gov.cn。原betvlctor伟德官网网站和原安徽省旅发委网站不再更新,将于2月底正式下线。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公众互动
站内搜索:
重点领域信息
统计分析
应急管理
舆情收集与回应
公众互动
精准扶贫
首页 > 手机版伟德客户端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002986213/201308-00077 内容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文机构 省文化厅非遗处 发文日期 2013年08月08日
名称 betvlctor伟德官网对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003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皖文秘〔2013〕58号 关键字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betvlctor伟德官网对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003号提案的答复
betvlctor伟德官网对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003号提案的答复

 

省文史资料委员会:

贵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徽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文化资源,完善保护协调机制。

由于历史原因,徽州地区相对完整的徽文化生态环境被区域化割裂,给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作造成很大障碍。徽州本地官方及民间保护力量分别在不同场合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争取,希望从地域上恢复“大徽州”概念,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为此,以国家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契机,我省从整合文化资源、建立保护协调机制入手,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构建“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环境目标。2008年5月,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伊始,省文化厅即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成立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领导小组的请示》(皖文社文〔2008〕97号),2008年9月,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专题会议,同意成立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文化、发展改革委、财政等1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的保护区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近20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专家委员会。黄山市、宣城市分别参照成立了相应级别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协调与指导。除此之外,我省在多个层面与江西省沟通协调。2008年3月,江西省政府有关领导率江西省文化厅、财政厅、上饶市政府、婺源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来我省考察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与我省省政府、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在黄山市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双方就两省共同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共建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协商,并形成备忘录。黄山市各县区、绩溪县与江西省婺源县民间文化交流频繁,活动成果丰富,文化意义上的“大徽州”初具雏形。

二、关于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保护资金投入。

文化部于2008年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费列入年度文化建设专项,我省财政从2009年起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专项资金,2009—2011年,省财政每年给予200万元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2012年提高至240万元。“十二五”期间,通过积极争取,我省48个项目列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其中包括保护区内西递-宏村古村落保护等7个文化与自然遗产地项目;祁门古戏台、龙川胡氏宗祠等27个抢救性文物项目;绩溪中正坊等14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项目,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806万元,截至目前,国家和省财政共安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费1.0253亿元。今年,省发改委又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9个徽文化保护项目,共约5000万元。专项经费的设立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但是由于徽州地区文化遗存点多面广,自然损毁和流失严重,政府投入显然不能满足保护的需要。省文化厅及保护区内各市、县(区)政府广开思路,多方争取,以大项目、大工程招商引资,广泛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吸引民间资本注入,成效突出。2008年以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共投入资金45.6亿元,其中“百村千幢”工程(含自然生态环境整治)投入44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投入1.6亿元。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将继续拓宽融资渠道,采取研究制定重大项目吸引投资,设立民间保护基金,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吸引投资,为保护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三、关于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动非遗传承,科学保护文化遗产。

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编制工作。以公开招标方式,由具备古建资质和文物保护规划成功经验的东南大学承担规划编制工作。同时遴选省内外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徽文化专家,组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在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广泛征求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编制单位完成《规划》(初稿)。文化厅先后召开三次专家论证会,数易其稿。此后,在文化部非遗司的精心指导下,在文化部专家的共同帮助下,又对规划进行了两次论证和数次修改,2011年4月《规划》在全国首获文化部批准。

《规划》以围绕保护徽州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依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规划为主旨。根据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形成2条文化生态发展轴、4大保护方式、9个文化遗产密集区、若干重点项目的整体保护格局。规划近期目标为2009年至2015年,主要工作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完成重点项目实施,全面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期目标为2016年至2020年,主要工作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建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项目取得成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远期目标为2021年至2025年,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保护区内各市、县(区)已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规划》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抓好实施。在濒危项目抢救方面,2012年,省非遗保护中心牵头,启动了濒危项目抢救工程。采取专业数字化设备对濒危非遗项目开展全方位抢救记录,已全面完成保护区内所有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下一步将对保护区内省级非遗项目开展抢救性记录,全面建设保护区非遗数据库。在保护方法上,围绕重点,合理延伸,项目带动,整体推进。黄山市出台《“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规范性文件,从古民居抢修、认领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进行立体保护与利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在所属区域环境中,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利用,使古村落形成“幢幢有故事、村村有文化”的文化风景线。在传承人保护方面,通过建立专题博物馆、传习基地等方法,为传承人搭建传承平台,吸纳传承人进驻,开展传习活动。目前保护区内共有各级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60多家,如黄山市建设了“百师宫”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和非遗园,为传承人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提供资金补贴和职称评定等。在非遗进校园方面,省非遗中心拟编撰出版《安徽省非遗教育读本》,以保护区为试点,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绩溪县在实验小学开办徽戏童子班、黄山市开展徽州三雕进校园手工课,徽州民歌进中学、大学校园兴趣班等。目前,保护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总体规划》年度任务,下一步将认真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实施。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徽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省文化厅充分利用大型文化活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传统节日等平台,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积极推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和保护区内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在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奥运会、世博会等30多个国际间、国家级、省级大型活动上,重点推出多项保护区内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先后组织保护区非遗项目赴香港、澳门、台湾、韩国、美国等进行文化交流,在海内外展示徽文化的精彩精湛。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密集报道保护区和非遗保护工作。安徽日报每半月刊发一整版非遗保护专题。这些展演展示宣传,既扩大了徽州文化的影响,又增强了保护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民众主动参与,自觉保护文化生态的良好局面。2008年在保护区内举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2009年在黄山举办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研讨会,去年11月,在保护区内举办首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几项活动的成功举办,都对宣传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徽文化影响力,我省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集中力量培育优势“徽文化”品牌。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行整体项目规划,围绕徽文化中建筑、工艺、医学、民俗等基础好、规模大、产业链长的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放大品牌效应,带动更多的特色工艺品、纪念品和旅游商品走出去,成为传承和传播徽文化的新载体。二是扩大“徽文化”品牌市场。非遗产业受到必须手工制作的发展规律限制不能盲目做大,但可以通过非遗文化元素的产业化,与相关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三是尝试组建“徽文化”品牌集团。可通过组建特色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界限,统一设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加强“徽文化”品牌保护。做好徽墨、歙砚、宣纸等传统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出台我省地方性保护条例,规范市场发展。

感谢贵委员会对我省文化工作的关心、关注,期待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非遗处

联系电话:0551-63608275

 

 

        betvlctor伟德官网

     2013年5月30日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