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机关处室局
站内搜索:
办公室
人事处(外事处)
财务处
艺术处
公共文化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文化产业处
省文物局
文化市场局
离退休处
机关党委
普法专栏
省文化厅关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进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0日     来源:政策法规处     点击量:      字体:T T T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按照贵委《关于召开2012年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立法进展情况通报会的通知》(皖人常法函〔2012〕44号)要求,现将我厅推进《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的起草、调研及论证的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提前谋划,快速启动,在探索中前行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要求,更好保护全省非遗资源,在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及教科文卫工委的重视、关心和直接指导下,我厅2005年即启动了非遗立法工作,着手起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初稿,以下简称《草案》)。2006年9月,派员赴黄山、宣城等地调研,在考察徽墨、歙砚、宣笔、宣纸等非遗项目生产场所、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座谈和各地反馈意见,对《草案》作了认真修改。2009年7月,在朱维芳副主任带领下,赴西藏、青海进行专题调研,获得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启示。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出台后,我厅及时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并结合该法的主要内容和最新精神,结合我省非遗资源特点和非遗工作实际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充实,形成了7章50条的《草案》框架。2011年11月,我厅分别向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提交了立法计划。

二、立足省情,注重实践,在总结中提高

我厅立足省情和实际需要,把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总体水平作为非遗立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依据,切实使我省非遗立法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与文化强省建设实践相呼应;不滞后时代、不脱离现实、不强求超越,不断从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新经验、发现新方法、提炼新模式,并将这些成果、启示和理念充分融入到非遗立法工作之中。

 (一)认真总结和思考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一是深入普查,摸清非遗资源状况。全面掌握我省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夯实基础,健全名录体系。宣纸制作技艺、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覆盖全部10大类非遗项目的国家级名录60项,省级名录10大类273项;市级非遗名录641项,县(区)级名录1728项。三是分类指导,科学保护。针对不同项目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属性,分类分级保护非遗项目,制定多元的传承保护方案,形成科学的非遗保护方法体系。四是注重活态,扎实开展传承人保护。五是创新突破,积极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六是培育基地,示范带动。上述内容在《草案》的框架、章节及内容中均有体现。

(二)打造品牌,扩大宣传,夯实立法基础。经精心创意策划,创办首届中国(黄山)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包括开幕仪式、开幕式文艺晚会、非遗传统技艺展示、非遗传统技艺作品精品展、中国非遗保护黄山论坛和中国非遗年度主题活动等内容。大展坚持高端与普及相结合,既组织了非遗保护高级别论坛,又组织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近非遗、走进非遗的多项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大力开展非遗保护的理论性探讨,形成非遗保护高层对话机制,又致力于打造非遗成果展示平台,举办展示、精品展等系列活动;坚持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政府、学界、业界、民间等携手协作,共商共议,形成多方协同保护非遗的良性格局。日前,中国(黄山)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已在黄山隆重开幕,中央电视台、安徽日报、新华网等50余家媒体密集报道大展盛况,社会反响强烈。依托大展创新非遗保护和传承载体,对巩固非遗保护成果,提升保护水平,扩大区域影响,打造文化品牌,将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为我省非遗保护及传承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夯实非遗立法工作的基础。

三、加强联系,积极配合,在沟通中改进

(一)积极配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做好相关调研工作。为加强与兄弟省、区的交流,今年3月8日至18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组织赴广东、广西等地考察调研非遗立法工作,实地考察观摩,听取经验介绍,开展学习交流。调研组对广西2006出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广东2011年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广东在立法精神、制度设计上基本做到了与《非遗法》的无缝衔接,更符合当今非遗工作的发展规律,较有操作性,更具科学性。广东省在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地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程序、建立代表性传承人排除制度、探索生产性保护作出、切实拓展经费来源等方面,可供学习、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民族生态博物馆与非遗展示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根据调研情况,调研组对我省的非遗立法,提出4条建议:一是加快进度,集众家之长,结合我省实际,突出《草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逐步建立市县级非遗保护机构及与之相适应的省、市、县三级非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向兄弟省学习,尽快将我省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四是尽快建立省非遗展示馆,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提升区域文化的软实力,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二)认真落实省政府2012年立法计划实施工作会议要求。今年3月9日,省政府法制办陈军主任主持召开省政府2012年立法计划实施工作会议,通报2012年立法计划及各单位实施情况,要求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年度计划立法工作的紧迫感;通力合作,全面完成立法任务;紧扣主题主线,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我厅按照会议要求,切实抓好立法草案起草的相关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牵头,业务处室具体负责,相关处室密切协作,做到了任务、时间、组织、责任“四落实”。我厅在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摸准实情,立足于工作实际找准立法切入点,认真吸纳专家的提法、见解、认识、经验,争取在年内拿出较为成熟的新《草案》。

(三) 注重理论研究和知识普及,为非遗立法提供理论指导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要求,大力实施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发展相关规划,用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和指导非遗立法工作。整合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学术资源,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为非遗保护的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专业指导;推动成立省非遗研究会。举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徽学徽商徽文化与安徽文化建设论坛”、“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民俗文化论坛等多个高规格的研究交流论坛。组织出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论文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一、二、三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图谱》(上、下册)、《中国徽班》、《中国黄梅戏》、《中国花鼓灯》、《安徽濒危剧种》(光碟)等各类出版物计1000万余字;汇编《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手册》等各类资料计100万字;指导各市出版非遗读物计30余套,县(区)700余套。认真研究、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非遗工作提出的好意见、好建议,创新非遗工作及非遗立法的新思路。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部署,顺应法治安徽和文化强省建设要求,紧跟省人大和省政府的立法步伐,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加快进度,全面做好《草案》的调研、论证、修改及完善工作。

专此报告。

                     

                                                                                                                                                                                                                                                                                                                                           betvlctor伟德官网

                                                                                                                                                                                                                                                                                                                                        2012年11月9日

分享到:
(纠错电话:0551-63608296)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隐私说明
主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   承办单位:betvl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2号楼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1379  电话:0551-63608296